潍坊职业学院
当前位置: 由于比起以往>>依然说出昴是我的英豪>>可以称之为派生需要>>正文

高职创新发展需要“动力转换”

发布时间:2017年06月16日 11:45  点击次数:[]

以《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(2015—2018年)》的出台为标志,高职教育开始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。高职院校是高职教育的主体,服务、注重短期行为而忽视可持续发展。一个总的特征就是创新能力不足,只会机械地执行文件、照抄照搬别人经验、简单延续已有的规章制度,完全看不到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“中国制造2025”对高职教育从高职院校的管理方式可以看出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式。就大多数高职院校而言,目前尚未摆脱规模扩张的外延发展方式,注重招生而忽视就业、注重规模而忽视内涵、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、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技术的新要求、“机器换人”“腾笼换鸟”给劳动力市场带来的新变化、国际职业与技术教育发展出现的新趋势。这种状态与创新发展是格格不入的,需要从发展动力上进行根本性转变。 

从高职院校的实际来看,实现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换需要从三个层面着手: 

一是实现人的转换。机器换人,换掉的是农民工,但需要更具创新能力的员工。高职教育实现创新驱动,最关键的就是提升教师和管理者的创新素质。目前,高职院校有许多十分矛盾的现象:在学生中倡导“大众创业”,创业教育搞得轰轰烈烈,但在教学和管理中却抑制创新,用一些条条框框束缚住教师的手脚,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;鼓励教师外出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,但又要求教师在校内授课时必须准备完整的纸质教案;每学期都要评教学质量奖,但承担项目教学的教师需要带四五十名学生;招聘新教师只看是什么院校毕业的、有没有海外学习经历,却从来不对创新能力进行考核;如果能够记住教学评估的所有指标,就被认为是一名优秀的教学管理人员。有些学校甚至聘用已经退休十几年的教师制定评课标准,“督导”教学工作。这种现状不改变,创新发展就无从谈起。因此,动力转换必须从队伍建设抓起,需要“透析”,也需要补充新鲜血液。

二是实现发展理念的转换。“创新”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,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。在“万众创新”的大背景下,高职教育培养的大批技术技能人才也应该是创新型人才,他们不仅要会操作,还要能够解决技术难题。创新精神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养,是思想品德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。所谓高素质,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具备创新能力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,大学生要“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、开拓者”,这就是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的总要求。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,需要建设一流的创新型高职院校。高职院校有了创新的理念,没有人才可以引进人才;缺乏创新的理念,有了人才也会被埋没。有的高职院校引进企业高级工程师后,认为“不好用”“不听话”,这就是价值观的冲突、理念的冲突。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教学常规,那就无法发现创新型人才的优点。要创新,就不能整齐划一,就不能只重形式。创新理念必须固化在学校制度和评价标准中,对实事求是、独辟蹊径的教师要鼓励、要加分,对照本宣科、照抄照搬的教师要否定、要减分。

三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换。要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,教师开展技术研发服务是一条战略途径。我国的高职教育已经提出了工学结合的改革目标,但一直没有在实践上找到一条有效的实现途径,实训基地设备闲置、项目教学组织方式与课堂教学雷同、兼职教师聘用困难等问题一直悬而未决。一个最根本的原因,就是忽视了技术研发服务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,甚至有意排斥高职院校的科学技术活动,只提产学结合,不提产学研结合。在一个被广泛推广的高职院校CRP(校园管理信息系统)中,就完全没有科技活动的流程。大量的改革实践表明:只有教师参加技术研发活动,才能了解实际生产技术内容,进而建立起课程动态调整机制,实现产教融合;只有学生参与技术研发活动,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之中,真正培养出一流的技术技能人才。

(作者崔发周系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、高职所所长) 

关闭

推荐新闻

热点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