潍坊职业学院的校史馆里并不缺乏金灿灿的牌子,诸如全国高职院校“教学资源50强”、“国际影响力50强”、“综合竞争力100强”等凸显其实力,但“农业经理人学院”的牌子却是最新的——它刚刚成立,属于国内首家。
面对着科技日报记者的采访,潍坊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宋桂言仍记得揭牌仪式上的许多细节: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副主任吴金玉带队,一行人不远千里赶赴这里;农业经理人学院在全国属于首家,各级部门都很看重……
“农业经理人”并不是新鲜术语,但被农业农村部、人社部认可,“登堂入室”成为新职业还是半年前的事情。
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定义,农业经理人是指“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中,从事农业生产组织、设备作业、技术支持、产品加工与销售等管理服务的人员。”翻译一下,这是一群既熟悉农业,更懂经营、善管理,具有较高职业素养,年薪可达百万的农业“白领”。
“当下的农业经理人是‘香馍馍’,全国各地都在高薪争抢。而我们就是要解决人工短缺这一痛点。”潍坊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韩吉林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,农业经理人的“过人之处”在于不仅要了解技术,更要分析农产品供求关系、客户需求数据等信息,编制生产、服务经营方案,也具备统筹调度、疏通营销渠道、组织产品加工和运输、争取资金支持等能力。
韩吉林所在的继续教育学院,面向的一大群体是农民,而教育手段是成立职业农民学院。教授们需要“吃透”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的精髓,将之移植到千千万万农民的思维中,顺便解决农技推广“最后一公里”和成果转化“最后一道坎”难题。
他们做的不错。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,仅仅去年,1.2万名农民兄弟经过了他们的调教变成了“田秀才”。而在今年,又有8000名农民先后接受了培训。
不过,韩吉林和同事们并不满足。在教会农民“如何种出好产品”之后,他们决定将教育链条延伸,瞄准“如何将好产品卖得好”的命题发力。
但培养农民经理人并不简单。有蔬果界的农民经理人“现身说法”:蔬果生产都有窗口期,有的只需要3天,但为了这3天,农业经理人至少要提前半年做好规划,除了在技术上把控之外,还要调度几百人、安排好物资等各个方面。
潍坊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宋桂言认为,农业经理人不仅要学习技术,更要学习商业、营销、管理等前沿知识,积累经验,将新思维嫁接到传统种植、营销中,并改变传统农民或经营主体的生产、营销渠道。
现在看来,他们的首次试水效果不错。
在国内首家农业经理人学院设立之后,该院今年首次面向应届毕业生招生,结果招生计划全部满额。而潍坊职业学院与合作伙伴共同承担的潍坊市农业经理人培训任务,目前已经有200多人获得职业技能认证。
“这200多个人里,有三分之一是‘80后’‘90后’,未来有望成长为农业经理人的主力军。”韩吉林说。
改革开放以来,山东创造了不少农村改革发展经验,贸工农一体化、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出自诸城、潍坊,形成了诸城模式、潍坊模式、寿光模式。如今,国内首家农业经理人学院的设立,让人们看到了潍坊职业教育再出新经验的希望。
当然,打造乡村振兴的“齐鲁样板”也需要潍坊职业学院的这种尝试,我们也期待着他们能够再创佳绩。
http://www.stdaily.com/index/kejixinwen/2020-10/31/content_1035144.shtml